
PRODUCT CLASSIFICATION
產品分類
更新時間:2025-11-17
瀏覽次數:49使用管式氣氛爐前,需從設備檢查、材料準備、環境配置、安全措施、操作培訓五個方面進行系統準備,以確保實驗安全、數據準確且設備壽命延長。以下是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:
一、設備檢查與調試
外觀與結構檢查
檢查爐體、爐管、法蘭連接處是否有裂紋、變形或松動。
確認爐門密封條完好,無老化或破損,確保密封性。
檢查加熱元件(如電阻絲、硅碳棒)是否完整,無斷裂或短路跡象。
驗證溫度傳感器(熱電偶)安裝位置正確,與爐管內壁無接觸。
電氣系統測試
連接電源前,確認電壓、頻率與設備銘牌一致(如380V/50Hz)。
使用萬用表檢測接地電阻,確保接地良好(≤4Ω)。
空載通電測試:設置低溫(如100℃)運行1小時,觀察溫控儀表顯示是否穩定,加熱元件是否均勻發熱。
檢查急停按鈕、超溫報警功能是否正常。
氣路系統檢漏
關閉所有閥門,向爐內充入惰性氣體(如氮氣)至微正壓(約0.01MPa)。
使用肥皂水涂抹法蘭、閥門連接處,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,漏氣率需≤1×10?? Pa·m3/s。
若抽真空使用,需用真空計檢測爐內真空度,確保達到實驗要求(如≤10?3 Pa)。
二、材料準備與預處理
爐管與樣品容器
根據實驗溫度選擇爐管材質:
≤1200℃:石英管(透光性好,便于觀察)。
1200~1600℃:剛玉管(氧化鋁陶瓷,耐高溫)。
特殊氣氛:金屬管(如不銹鋼、鎳基合金)。
樣品容器需與爐管材質兼容,避免高溫下反應(如石英舟用于氧化實驗,石墨舟用于還原實驗)。
樣品需干燥、無揮發性成分,粉末樣品需壓實或使用粘結劑成型。
實驗氣體
惰性氣體(N?、Ar):純度≥99.99%,用于保護樣品或防止氧化。
還原性氣體(H?、CO):需配備防爆裝置,純度≥99.9%,并安裝氣體純化系統(如除氧器)。
反應氣體(CO?、CH?):根據實驗需求選擇,需通過流量計精確控制。
輔助材料
密封圈:氟橡膠或硅橡膠,耐高溫且化學惰性。
絕熱材料:陶瓷纖維毯或莫來石磚,包裹爐體外壁以減少能耗。
清潔工具:軟毛刷、吸塵器、無塵布,用于清理爐膛內氧化物。
三、環境配置與安全措施
實驗場地要求
通風良好:安裝排風系統,避免可燃氣體積聚(如H?濃度≤4%)。
遠離易燃物:爐體周圍1米內無紙張、溶劑等。
防震:設備放置在穩固臺面上,避免振動影響溫度均勻性。
電源穩定:配備穩壓器,防止電壓波動損壞設備。
安全防護裝備
個人防護:耐高溫手套、防護眼鏡、防毒面具(處理有毒氣體時)。
消防設備:干粉滅火器、沙箱,置于易取位置。
氣體泄漏報警器:實時監測可燃或有毒氣體濃度,超限自動報警。
急停裝置:確保操作人員可快速切斷電源或氣源。
應急預案
制定氣體泄漏、火災、超溫等突發情況的應對流程。
定期組織演練,確保操作人員熟悉應急操作。
四、操作培訓與文檔準備
操作培訓
熟悉設備說明書,掌握溫度設置、氣體切換、爐門開關等操作步驟。
學習安全規范,如禁止在高溫下直接打開爐門、禁止觸摸加熱元件等。
了解設備維護周期(如每500小時更換密封圈、每1000小時檢查加熱元件)。
文檔準備
實驗記錄表:記錄溫度、時間、氣體流量等關鍵參數。
設備維護日志:記錄更換部件、故障維修等信息。
安全檢查表:每日實驗前檢查氣路、電氣、密封等項目。
